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下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——定性测试。
常用的定性测试设备仪器如下:
测试方法有以下三种:
01
GB/T 20944.1-2007
琼脂平皿扩散法
平皿内注入两层琼脂培养基,下层为无菌培养基,上层为接种培养基。试样放在两层培养基上,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培养基和试样接触处细菌繁殖的程度,定性评价试样的抗菌性能。
测试步骤如下:
1.从样品上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,每种菌试验4块(正面2块,反面2块)圆形试样,直径25mm(试样不应灭菌)。
2.准备下层无菌培养基:先向无菌平皿倾注10ml琼脂培养基,使其凝固。
准备上层接种培养基:取45℃琼脂培养基150ml加入1ml试验菌液,振荡使其分布均匀。再倒入下层无菌培养基上,待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将试样和对照样分别放于平皿中央,均匀按压,直到试样与培养基接触。然后放入37℃培养箱培养18-24h。
3.评价:抑菌带宽度=(抑菌带外径的平均值-试样直径)/2。
测定抑菌带后,用镊子将试样移去,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繁殖情况。
根据细菌繁殖的有无和抑菌带的宽度,按照下表评价每个试样的抗菌效果。
当所有试样均满足表1中“效果好”的要求时,则认为该样品具有抗菌效果。
02
AATCC 147-2011(2016)e
纺织材料抗菌活性测试方法:平行条纹法
将测试材料的试样,紧贴在营养琼脂上,营养琼脂预先用测试菌种划线接种。经过培养,试样下以及周围的无菌区表明试样的抑菌活性。
测试步骤如下:
1.将试样剪成25mm×50mm的长方形,试样不需灭菌。
2.将灭菌的营养琼脂注入无菌平皿内15ml,待凝固后接种;用4mm接种环取一环菌液,在上述平皿的无菌琼脂表面划五条60mm长的线,每条线间隔10mm,线条应处在培养皿的中部。
3.将试样轻轻按压垂直横放在5条接种线上,在37℃的条件下培养18-24h。
4.评价:抑菌区宽度=(试样以及抑菌区的总宽度-试样的直径)/2。
抑菌区的大小不能用于抗菌活性的定量评价。应报告对抑菌区和试样正下方细菌生长情况观察的结果。试样正下方与琼脂接触的区域必须无菌落生长,才能认为该试样有抗菌性。
03
抗菌针织品FZ/T 73023-2006 附录E
抗菌物质的溶出性测试 晕圈法
测试步骤如下:
1.将试样按照标准附录C洗涤一次,然后取1.5cm×1.5cm的试样4-6块,并灭菌备用(试样经过水洗后,为了控制变量,需要灭菌处理,此方法与前两种定性试验不同之处就在于经过了一次水洗)。
2.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接种菌液,在平皿的琼脂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3次,每涂抹1次,平皿转动60°,最后将棉拭子绕平皿边缘涂抹一周。将试样平贴在培养基上,在培养箱中培养,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37℃培养16-18h,白色念珠菌37℃培养24-48h。
3.评价:抑菌圈宽度=(抑菌圈外沿总宽度-试样总宽度)/2。
按上述公式计算,若抑菌圈宽度D>1mm,可判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;若抑菌圈宽度D≤1mm,则可判定为非溶出性型抗菌织物。
注:抗菌织物洗涤一次后,抑菌圈宽度D≤5 mm。
定性方法一般适用于溶出型抗菌整理,但抑菌区的宽度不代表抗菌性的强弱,它与纺织品抗菌剂的扩散性能有关。
扩散性强,抑菌圈宽;扩散性弱,抑菌圈窄。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抑菌圈宽度越大越好,它越大也就证明抗菌剂的活性越大,对人体的毒性可能越大。
小结
很多织物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,因此全面评估这些抗菌微生物纺织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十分重要。并且在做这些试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菌液的浓度控制,以及样品是否完好的贴在培养基上。
—END—
【供稿】中纺联检(北京):王 栋
【编辑】中纺联检(北京):郭 妍